2月10日,比亚迪举办了备受瞩目的“天神之眼”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开创全民智驾新时代,并一口气推出21款智驾新车,覆盖下到6.98万入门A0级小车海鸥到比亚迪汉唐夏等20万级汽车,并且智驾没有任何额外选配、订阅费用,购买即可使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介绍“天神之眼”技术中,大篇幅介绍了比亚迪智驾技术里使用的传感器性能,并且强调了比亚迪对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核心传感器的全栈自研能力。
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超过427万辆,随着比亚迪“天神之眼”全民智驾的推进,将带来行业引领效应,超2135万颗毫米波雷达、5124万颗摄像头、5124万颗超声波雷达增量需求,将为国产传感器带来庞大增长空间。
什么是“天神之眼”?29个传感器硬件撑起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配备激光雷达,超2.6亿颗传感器增量需求!
据资料显示,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比亚迪自研的高算力智驾计算平台和端到端算法架构,依托大车云数据库,实现对驾驶环境的尽早识别、尽快纠正和精准控制,技术架构以整车智能智电融合为核心,首创提出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通过更强的硬件和基于璇玑架构的整车融合感知,以及超人类安全网的规控,实现 BAS3.0+超人类驾驶辅助。
本次发布会,比亚迪“天神之眼”全面布局情况也向大家揭露,给行业及其他车企布局各不同价位的智驾“打了个样”。
1、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最高阶形态,主要搭载于仰望品牌车型,基于英伟达双 OrinX 芯片,拥有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和11颗高清摄像头(前视摄像头2颗),实现城区无图 NOA(端到端大模型+车位到车位)的最高阶智驾功能。
2、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搭载于王朝海洋旗舰车型及腾势、方程豹等中高端车型。配备英伟达Orin-X 芯片,标配激光雷达,拥有1/2颗激光雷达,5 颗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和12个摄像头(前视摄像头为2/3目),可实现高速+城区的全场景 NOA。
3、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用在10万级别主流车型上,智驾芯片主要为英伟达和地平线,有消息称英伟达OrinN芯片占70%、地平线J6芯片占30%左右,有5 颗毫米波雷达、12 个摄像头(前视三目)和12 个超声波雷达,可实现高速 NOA。
其中,天神之眼C为本次发布会比亚迪介绍的重点,也是比亚迪覆盖10级别主流车型的智驾方案,至少包含了29颗高精度传感器。
以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超过427万辆计算,将带来超2135万颗毫米波雷达、5124万颗摄像头、5124万颗超声波雷达增量需求,涵盖高阶智驾的激光雷达在内,比亚迪2025年对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的总需求有望超过1.3亿颗,叠加到整个行业,增量将超过2.6亿颗。
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介绍“天神之眼”技术中,强调了“四大先进、全面领先”:架构先进、传感器先进、算法先进、数据先进,其中,传感器先进部分在本次发布会中介绍篇幅较大。
传感器先进
为了应对汽车智驾中白天/黑夜、高速/低速、行车/泊车等各种复杂的路况,对汽车传感器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比亚迪智驾的硬件技术需求,杨冬生透露了比亚迪全栈自研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全“传感链”的信息,部分比亚迪自研的传感器甚至比外部供应商的性能更好。
全球独创“前视三目”摄像头,自研图形传感器领先
具体来看,天神之眼C采用的传感器方案,为12颗摄像头=前视三目摄像头(3颗)+周视摄像头(5颗)+环视摄像头(4颗),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相关高精摄像头的传感器为比亚迪自研,据杨冬生介绍,比亚迪高清摄像头可在-40℃~95℃的宽温域工作,而行业水平为-40℃~85℃,极端温度清晰度保持率(全景深、全视野)达到70%,行业水平位40%。
前视三目摄像头为全球独创的2颗广角摄像头+1颗长焦摄像头的“二郎神”架构,通过该三目摄像头模组,可实现10倍于普通摄像头的稠密点云,杨冬生称堪比激光雷达,可实现1cm物体探测精度,低至30ms的高程感知时延。
比亚迪自研毫米波雷达性能领先
摄像头在面对暗夜、雨雾、隧道逆光、前车遮挡等情况,如人眼一样存在感知受限的情况,因此需要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的补充。
比亚迪天神之眼配备五颗毫米波雷达,实现360°无死角感知,并且性能领先行业。
比亚迪自研前雷达能实现300m探测距离,水平角精度0.1°,测速精度0.03m/s,而行业数据为250m探测距离、0.2°水平角精度、0.05m/s测速精度。
比亚迪自研角雷达实现虚拟通道数达16通道、具有垂向探测能力,探测距离120m,行业水平位12通道、无垂向探测能力、探测距离120m。
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
通过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比亚迪天神之眼方案能实现成功率高达99%的泊车方案,其中,传感器探测精度达到1cm,泊车精度达到2cm。
架构先进
杨冬生介绍,比亚迪架构先进主要在璇玑架构和BAS3.0 +超人类驾驶辅助。
璇玑架构是行业内首个智电融合智能化架构,由一个中央大脑+两端(云端AI+车端AI)+三网(车联网、5G网、卫星网)+四链(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组成。
BAS3.0 +超人类驾驶辅助全称是BYD Assistant Driving System 3.0+,是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在此前的腾势Z9GT预售发布会中首次提出。
BAS 3.0+“广义”智驾分两部分:一是BAS 3.0狭义智驾,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驾驶系统;二是“+”,也就是与狭义组建广义智驾的增强部分。两部分都由传感模块、感知模块、规控模块及执行模块构成,且各模块之间桥接、互通,组成大感知、大规控、大执行。狭义智驾是为了实现“类人类”,有了“+”,则能“超人类”驾驶。“超人类”才能带来L4最高级别智能化体验。
此外,比亚迪强调从传感器感知域到中央大脑、动力域、底盘域的整个架构生态的全栈自研,实现全闭环端到端。
算法先进
BAS 3.0+行泊车算法架构,从感知主干网到规控主干网,实现了从2D到3D的感知算法飞跃,显著提升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数据先进,将全面接入DeepSeek
在数据方面,比亚迪强调了其作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地位,基于庞大的存量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通过VLM数据挖掘“黄金数据”,2024年新增智驾训练里程达到7200万公里/天,模型迭代速度7天/次,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的增长,到2025年底比亚迪预计训练里程将达到1.5亿公里/天——遥遥领先于行业。
此外,杨冬生亦宣布,“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赋能车端AI、云端A 双循环,成为又一家官宣接入DeepSeek的车企。
整个天神之眼智驾中,比亚迪高度关注高快领航、自动泊车、AEB紧急制动三个关键场景,事实上,在普通用户用车过程中,这些场景也是用户最大的用车痛点。
高速领航中,天神之眼C能实现120km/h速度的三角牌避障和连续雪糕筒绕行。
AEB中,天神之眼C方案实现50km/h的儿童鬼探头刹停、100km/h前方静态车辆刹停/消失的前车刹停,并且在该套硬件下,未来将逐步实现120和140km/h的刹停能力。
王传福:加大产能,加大产能!全民智驾催生庞大传感器需求,哪些传感器企业会受益?
在发布会中,王传福强调了产能瓶颈,以及呼吁业内供应商加大产能投入:
“过去几年里,我们推动了智驾普及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产业链从未承受过如此大的需求,我们联合了智驾产业链的数百家优质供应商一起努力,遇到的问题就解决问题,终于突破了瓶颈。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供应商,同时我们也呼吁大家抓住机遇,继续扩大产能,做强产业链,共同推动全民智驾,我们一起加油。”
传感器产业链方面,速腾聚创、禾赛科技两大国产激光雷达企业率先对比亚迪全民智驾做出回应。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天神之眼A、B中的激光雷达即来自速腾聚创及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供货占比约80%,禾赛科技占比占比约20%。
在禾赛科技的新闻稿中,强调了2025年将有十余款车型搭载禾赛激光雷达上市。
从上文的介绍中,仅比亚迪一家,对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传感器的需求就超过1.3亿颗。
随着比亚迪的带动,其他汽车厂商预计将卷入这场智驾大战,因此,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赛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机遇!
比亚迪旗下从事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子公司主要有比亚迪半导体和弗迪科技。其中,比亚迪半导体是除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特威外的中国第四大图像传感器公司,曾一度冲击深交所创业板IPO。
比亚迪半导体的传感器业务是其四大主要业务之一,据招股书显示,传感业务主要有CMOS 图像传感器、嵌入式指纹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种类:
智能传感器方面,在 CMOS 图像传感器领域,公司实现了汽车、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的多领域覆盖及应用,根据 Omdia 统计,以 2019 年中国市场 CMOS 图像传感器销售额计算,公司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四。在嵌入式指纹传感器领域,公司拥有全面的尺寸种类,在大尺寸嵌入式指纹芯片领域表现优异。
弗迪科技是比亚迪于 2019 年底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营汽车电子和汽车底盘,加速度、车身姿态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弗迪科技均可自行生产,目前弗迪科技已承接了比亚迪全系汽车角雷达传感器的供应,4D成像雷达、智能车门雷达、舱内活体检测雷达也已陆续量产。
▲比亚迪汽车供应链,来自方正证券
毫米波雷达厂商方面,国外毫米波雷达主要厂商包括博世、大陆、电装、海拉、采埃孚、德尔福、法雷奥、安波福……等。
国产毫米波雷达主要厂商众多,包括森思泰克、隼眼科技、承泰科技、德赛西威、大华股份、安智汽车、福瑞泰克、易来达、华为、木牛科技、安智杰、楚航科技……等。
汽车超声波雷达方面,主要国外厂商有博世、村田、电装、法雷奥、尼塞拉、松下等,国产超声波雷达厂商有奥迪威、航盛、同致电子、顺禾、豪恩科技等。
结语
全民智驾毫无疑问是未来汽车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何时到来?比亚迪给出了答案——2025年全民智驾元年!
汽车智驾高度依赖于传感器的高精度感知,因此,数量众多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必不可少,2025年,这些赛道的汽车传感器企业必然订单暴增。同时随着成本的降低,在未来几年,激光雷达也有望逐步下沉,加速10万元级别车型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