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精仪系发文悼念,10月我国痛失9位院士,今年已痛别44位两院院士

2023-11-09
关注

11月7日下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官方公众号发布新闻,悼念温诗铸院士。


温诗铸院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精仪系系友。


两院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让满天星斗璀璨的孙家栋;从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袁隆平,到为人民健康操劳的钟南山、张伯礼,两院院士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成为国家瑰宝般的存在。


然而,自2023年10月1日以来,我国已有9位两院院士与世长辞,仅在11月3日一天之内,就有2位院士陨落,令人惋惜!


至此,2023年,我国已痛别44位两院院士。他们献身科研,呕心沥血,这些“国之脊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温诗铸院士

11月4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温诗铸院士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西丰城,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调电力工程系燃气轮机教研组,担任机械组组长。1976年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设计教研组副主任、主任。1981年后,先后担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摩擦学研究所副所长、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重组建设为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名誉主任。


温诗铸院士是国内开展摩擦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一直坚守在摩擦学研究的前沿。作为学术带头人,温诗铸院士带领团队发展了面向工程问题的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了薄膜润滑理论,推动了现代润滑设计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表面制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开展机械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动了摩擦学学科向广度方向发展。


汪忠镐院士


11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发布讣告,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血管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忠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3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汪忠镐,血管学家,男,1937年9月生,浙江萧山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汪忠镐院士为布加综合征提出全方位诊治体系,术式引入牛津外科学和美国脉管学教科书。在国外62所大学做70多次特邀报告或手术,建立我国血管专业并将其推向世界。以网膜内皮和骨髓细胞实现静脉人工血管快速内皮化,提高远期通畅率,基本解决移植物不可用于静脉系统的举世难题、开创大动脉炎严重脑缺血的多种术式、首先完成全主动脉夹层和减速伤的腔内治疗。在国内首先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和糖尿病足的血管重建术。发现严重哮喘常源于胃食管反流,并以劫后余生救治同病相怜者,受益者已成千上万。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际脉管学院研究成就奖、2005获吴阶平医学奖和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金笔奖。曾任亚洲血管学会主席,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等。


汪忠镐院士从医60余载,为我国血管外科创建与发展奋斗一生,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我国血管外科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胡聿贤院士


10月31日,中国地震局网站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学家、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聿贤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23年10月30日20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胡聿贤先生192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1949年)、博士(1952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1955年与钱学森等同船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


胡聿贤先生一直坚守在地震工程研究的前沿。他率先提出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与地震工程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将随机振动理论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领导研究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的影响,提出了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综合概率法,深入开展城市震害预测与防灾减灾研究,主持编制了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科技成果为城市与工程抗震设防及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袁权院士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工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9日10时50分在大连逝世,享年90岁。



袁权先生1934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于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共十四大代表。


袁权先生长期从事化工分离和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委尖端成果奖等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近20项。曾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


袁权先生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他甘于奉献、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立德树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淀佐院士

10月26日,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物工程学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现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长、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校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淀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5日8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淀佐1934年3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县(现凌海市)。1950年3月参加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1961年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85年,王淀佐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1998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9年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王淀佐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王淀佐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在生物冶金技术,铝土矿浮选脱硅技术方面也卓有成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撰写10余部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韩大匡院士


10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原副主任兼油田开发研究室主任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韩大匡,1932年,出生于上海,油田开发工程专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采矿系,曾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副主任兼油田开发研究室主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石油部科技委员会油田开发组长等。


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油藏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是我国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开拓者。1991年获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并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乐院士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2日14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杨乐同志1939年11月10日出生于江苏南通,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六年制),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就读研究生,师从熊庆来教授,1966年毕业后留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出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96年创建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199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曾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


杨乐同志研究复分析,在亚纯函数与其导数的总亏量方面获得了精确结果,揭示了亏函数的可数性;他与张广厚合作发现了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亏值数目与奇异方向数目之间的紧密联系,给出了最佳估计;获得了亚纯函数在涉及重值时普遍与精确的亏量关系。他在值分布理论的出色成果是中国数学在那个时代享誉世界的一项代表性工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华罗庚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杨乐同志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个领袖,对中国数学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指引和鼓舞着几代青年投身科学。



潘镜芙院士


10月8日,中国船舶701所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潘镜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8日4时1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潘镜芙同志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湖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先后在华东电工局、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国防部七院七〇一所等单位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七〇一所三室副主任、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同志长期从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船舶设计专家、导弹驱逐舰研究设计的先驱者、舰船科技发展的开拓者,为中国舰船研制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潘镜芙同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被国防科工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指导培养了一大批舰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郑光美院士


10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光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3日14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郑光美先生祖籍北京,1932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同年8月留校任教,1956-195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86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200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光美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在我国鸟类生态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长期引领中国鸟类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黄腹角雉等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和保护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是世界濒危雉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带头人。


郑光美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60多年来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将他丰富的知识积淀传授给学生,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爱生乐教,提携后学,淡泊名利,曾多次捐资助学。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其培养的研究生多已成为我国鸟类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3年,我国已痛别44位两院院士:


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范维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赵其国,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核集团快堆技术首席专家徐銤逝世,享年86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武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陆熙炎,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福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院长钱逸泰同志,因病于合肥逝世,享年83岁。


1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领域专家梁晋才,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方智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胡光镇院士逝世。


1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军地雷、爆破技术领域专家李钊院士逝世。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家王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科学家、著名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欧阳平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国际小行星“黎介寿星”被命名人黎介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吴中如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石钟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徐滨士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化药理学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曼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庆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周君亮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5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我国著名资源学家孙九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杭州医学院)院长、研究员毛江森,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


5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石油化工专家、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顾问关兴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的刘守仁,因病救治无效在石河子逝世,享年89岁。


6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训正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7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凌永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7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系统管理学科奠基人、工业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卓著的管理工程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应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病逝,享年93岁。


8月2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上海市教育功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山医院(上海)逝世,享年89岁。


10月3日,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光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0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领域专家潘镜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0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物工程学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王淀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工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90岁。


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学家、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聿贤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1月4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血管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忠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后来之人,永怀感念。送别!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Honeywell 霍尼韦尔智能工业 在线/便携烟气分析仪专用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CO 传感器;SO2传感器;NO2 传感器;N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南方泰科 TGM 压力传感器

TGM是一款SOP8封装的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其压力传感器芯片封装在 SOP8 塑封壳内。在传感器压力量程内,当用固定电压供电时,传感器产生毫伏输出电压,正比于输入压力。压力传感器芯片为绝压,可提供不同的压力量程的SOP8 压力传感器。

Huba Control 富巴 525系列 压力传感器

525系列压力传感器采用集公司20多年研发经验的陶瓷压力传感器芯片技术。该系列压力传感器可选压力范围大,电气连接形式多。最小量程为50mbar。大批量使用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Cubic 四方光电 PM3009BP 室外粉尘传感器

PM3009BP是一款专门针对餐饮油烟监测的油烟传感器,其采用旁流采样方式,自带除水雾装置,结合智能颗粒物识别算法,确保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油烟浓度的变化,同时创新的镜头自清洁技术的应用,能够长效防护传感器油烟污染,大幅度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Winsen 炜盛科技 MH-410D 红外CO2气体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MH-410D红外气体传感器是通用型、智能型、微型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利用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对空气中存在的CO2进行探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无氧气依赖性,性能稳定、寿命长。内置温度补偿。该红外传感器是通过将成熟的红外吸收气体检测技术与微型机械加工、精良电路设计紧密结合而制作出的小巧型高性能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暖通制冷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工业过程及安全防护监控、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过程监控。

Alliance 莱恩&联众传感线缆 Aurora Tool Cable 医疗电线 医疗线缆

用于连接两个5DOF传感器或一个6DOF传感器的电缆。 可重复使用 用于电磁跟踪系统

RAYCOH 锐科智能 30GM系列 IO-Link输出 2EP-IO,IUEP-IO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接近开关

RAYCOH 锐科智能30GM系列 IO-Link输出 超声波线性位置传感器和开关

鑫精诚传感器 XJC-T001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激光焊接密封,环境适应性较强 ◆球形联接件,始终保持模块的垂直称重状态 ◆支撑螺栓,防止设备倾覆且方便维护 ◆接地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电源浪涌冲击 ◆过载保护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冲击力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传感器专家网

传感器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立志于建设便捷方便的传感器选型器、行业专业媒体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露点传感器是一种用于监控氮气供应系统的重要设备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