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耶鲁大学:开发几何光学深度传感概念 以用于自动驾驶领域】
盖世汽车讯 在过去的十年中,光学传感任务变得更加苛刻。因此,构建小型化、价格低,且可集成在芯片上以支持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的移动应用的传感器变得至关重要。此外,算法在传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最近的研发都利用了机器学习算法。
据外媒报道,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电气工程夏丰年(Fengnian Xia)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推出新概念:几何光学深度传感。该概念利用设备技术、凝聚态物理学和深度学习方面的创新,有可能从以硬件为导向转向以软件为导向的方法。
相关论文已发布于期刊《Science》,且该论文由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和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合作者共同撰写。在这个新概念中,“几何”表示传感器输出由多元素数据组成,可以将其视为高维向量空间中的点。“深度”突出了深度神经网络在该传感方案中的关键作用。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夏丰年实验室前博士生Shaofan Yuan指出,传统的光学传感需要多个光学设备才能完全捕获光束的未知特性。其中包括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偏振、波长和空间分布的不同设备。所有这些设备加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昂贵的系统。
Shaofan Yuan表示:“过去,人们为使光学传感设备变得紧凑和多功能做出了很多努力,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加速了使用小型化设备的光学传感解决方案。未来的光学传感技术将是一个高度交叉的领域。该领域将受益于设备结构的创新、新兴光学和光电现象的演示,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进步。”
该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夏丰年实验室博士生Chao Ma指出,设备可重构性是使用单个设备实现复杂光学传感的关键。
Chao Ma表示:“可以在不同状态下运行的单个可重构设备对于生成多元素光响应数据至关重要,有时以隐式方式捕获光的多种未知特性,然后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释数据。”
该方案涉及使用可重构传感器和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信息编码/解码过程。也就是说,网络已经用已知的光属性进行了训练,并且可以从可重构传感器的多元素输出中提取正确的信息。夏教授指出,该方案解释多元素光响应的方式与图像识别程序的方式很相似。
夏教授表示:“如果你想让它识别一幅图像,无论是狗、猫、人还是汽车,你都可以收集大量包含已知信息的照片,然后对其进行训练。我们只要给神经网络一个未知的数字即可。”
研究人员指出,该方案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光,还适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感应磁场。夏教授称其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潜在的应用,其中包括使用这种集成传感设备使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
传感动态
【全球首个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制备技术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上市】
无须校准,通过硬币大小传感器,每3分钟测出血糖值,持续监测长达15天,并向智能手机提供数据。4月4日,记者从湖南湘江新区三诺生物获悉,其自主研发、基于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器技术的国产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三诺爱看”日前获批上市。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次将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制备技术应用于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监测血糖,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主流监测方式为指尖采血监测,但存在实时监控难度。无须指尖采血的连续血糖监测,成为当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据了解,连续血糖监测原理主要为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人体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人体血糖水平。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提供,能更有效反映人体血糖波动情况,极大程度上弥补了指尖采血监测的局限性。
传感器是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最核心部件和研发最大难点。三诺生物历时14年,成功研发出第三代传感器技术成果,较前两代传感器技术,具有低电位、不依赖氧气、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更准确等优点。血糖数据越多,慢病管理分析就更精准,也有望提供更高价值的医学建议和更精准的干预方式,最终帮助患者更为科学地管理糖尿病,降低并发症发生、发展风险。
【芯曜途科技(Solitorch)完成首轮融资,高捷资本投资】
近日,聚焦感算一体芯片的芯曜途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简称:芯曜途科技)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为高捷资本。此轮融资后,芯曜途科技(Solitorch)将加快研发团队建设和市场开拓,继续推进“感算一体”单芯片硅基智能传感器及其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期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车载、智慧市政、智慧工业等领域提供全新的“感算一体”边缘AI计算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芯曜途科技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感算一体”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与量产,提供“感”与“知”密切结合的单芯片集成式智能传感器产品与解决方案。
据悉,在本轮融资的支持下,芯曜途科技推出了其首款“感算一体”智能视觉传感器,视觉部分仅6.5*6.5 mm,整体也小于1cm2,平均功耗可低至1mW,响应时间可低至30ms。
产品内置AI引擎和无线传输功能,提供FPC接口。直接提供电源即可使其开始工作,通过串口、WIFI或蓝牙直接输出视觉识别结果,实现文字或数值的识别、物体的感知与分类、手势或人体姿态识别等。其具备事件化动态推理架构,拥有专门优化的AI加速引擎和独特的超轻算力推理模型,能够充分理解场景需求,形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又兼具实用性和通用性。
芯曜途科技创始人李金鹏表示:“芯曜途科技致力于‘感算一体’的根本实现,即把硅基传感器和边缘AI推理引擎在同一片晶圆上制造出来,实现真正的‘感算一体’,从而具备更快响应、更低功耗、更高性价比以及完全的隐私保护等特点。未来将会继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推出颠覆性的技术成果,推动智能传感行业的不断发展。”
【汉威科技盈利2.76亿元创新高,加速剥离公用事业】
3月29日晚间,汉威科技发布了其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汉威科技传感器及智能仪表业务规模合计达到12.25亿元,其中智能仪表业务同比增长69.82%。
2022年度,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汉威科技加速剥离公用事业板块资产,向郑州自来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自来水公司)转让了其持有的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公用)65%股权,并于今年3月份宣布转让旗下供热公司控股权。
实现净利润2.76亿元再创新高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度,汉威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3.95亿元,同比增长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4.94%;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12.28%。
“过去的一年,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物联网解决方案施工、验收等业务进程受到较大影响,各业务板块涨落不一,公司的发展距年初预期仍有差距。”汉威科技董事长任红军在其“致全体股东的一封信”中表示,全体汉威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公司整体保持了平稳有序运行,在业务、技术、产品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发展形势稳中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汉威科技传感器及智能仪表业务报告期内表现亮眼,合计规模达到12.25亿元,其中智能仪表业务同比增长69.82%。
报告期内,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地方燃气管理条例、地方全面加装燃气安全装置(如燃气报警器)通知的落地及实施,带动公司工商业报警器、家用报警器及控制器等燃气类智能仪表市场需求剧增,订单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年报显示,2022年底,公司在持续深耕传统安防、环保业务板块的同时,大力拓展家电、汽车、医疗等行业应用,招募高端人才,夯实研发和销售平台,深化产业布局和产线自动化建设。柔性压电传感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在医疗应用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品已在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记者注意到,2022年,汉威科技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不断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压力、压电、应变、织物)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
报告期内,苏州能斯达订单饱满,柔性微纳传感器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有明确的应用,并与小米科技、九号科技、科大讯飞、深圳科易机器人等积极开展业务合作。
另外,苏州能斯达的柔性压力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电池热失控后表面压力的变化,更加精准地判断电池热失控安全故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与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汉威科技2022年研发投入增加至1.8亿元,同比增长14.1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增至7.53%。
为何加速剥离公用事业资产?
2022年11月13日,国内气体传感器龙头汉威科技公告披露,拟向郑州自来水公司转让控股子公司汉威公用65%的股权,转让价格为4.87亿元。本次交易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在此之前,汉威科技还联手多家本土国资设立郑州汉威传感创业投资基金,随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拟围绕汉威科技传感器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发展,以持续聚焦核心主业。
今年2月21日,汉威科技发布公告,计划将供热业务子公司——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转让给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汉威科技表示,公用事业资产的优化整合、剥离出表,是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路径,未来公司将集中更多优势资源,聚焦发展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不断夯实公司以传感器为核心的行业龙头地位。
据介绍,汉威科技公用事业旨在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供水及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打造供水、供热智慧化产业标杆。
汉威科技此前披露信息显示,通过智慧化改造,高新供水的漏损率已控制在5%左右,优于住建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9%以内的技术要求。这意味着,相关业务板块汉威科技公用事业业务“试验田”“样板间”历史使命的完成。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面对房地产调控及需求不振等不利影响下,公司管网代建、运维等业务开展受到较大影响,公用事业板块业绩较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下滑,全年业绩不及预期。
2022年年度数据显示,汉威科技公用事业板块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接近三成,其中汉威智源净利润为4604.45万元,不及2021年同期的四成。
此外,伴随着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传感器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可穿戴等众多领域将形成更大规模市场,多传感器技术融合、应用融合成为趋势。
任红军表示,未来公司将会把握好技术及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更加专注传感器主业,强化材料、工艺、平台能力,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进一步强化公司竞争优势,夯实现有业务基础,尽快落实新产业布局,积极谋划布局面向未来的新赛道、新业务,加快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极,刷新成长新高度。
【美国没想到,中芯国际月产能将突破1.7亿颗芯片】
2023年4月6日,据消息报道,中芯国际在其位于上海的12英寸晶圆代工厂成功实现月产能突破1.7亿颗芯片。这一成就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里程碑,也证明了中国技术和产能的快速提升。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背景下,中芯国际的产能突破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在提升产能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等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此次月产能突破1.7亿颗芯片,是中芯国际多年来在产能提升方面所取得的最大规模的成果。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的领先半导体代工企业,一直致力于向全球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晶圆代工服务。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中芯国际在市场份额和产能方面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世界领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并在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突破。
中芯国际的成功突破产能壁垒,不仅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领域制裁的打击反击。去年,美国政府对中芯国际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禁止其向华为等相关企业供应芯片,给该公司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此次中芯国际的月产能突破1.7亿颗芯片,对于美国所期望的通过制裁阻挡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企图形成了有力的回击。
事实上,半导体产业是未来科技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迅速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中国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这为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代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总之,中芯国际月产能突破1.7亿颗芯片的成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不仅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未来,中芯国际将继续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晶圆代工服务。
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中芯国际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12英寸晶圆生产线扩容至月产能1.7亿颗芯片。这一消息令整个半导体行业都为之惊叹,也让美国想要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努力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据了解,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了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等全产业链环节。而此次提升产能也意味着中芯国际具备了更多应对能力,通过提高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
可以说,半导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而中芯国际正处在这一争夺中心。此次提升产能,对于中芯国际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这标志着中芯国际正向着成为世界级半导体制造企业更进一步迈进。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半导体巨头和政府都开始担忧起来。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使用“科技封锁”作为手段,试图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是,中芯国际的持续发展和产能提升,让美国意识到自己的封锁已经不再有效。
在科技领域,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这种领先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半导体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中芯国际的月产能提升,正是一次对于美国半导体产业霸权的挑战。
可以预见,中芯国际的发展将会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产能提升的基础上,中芯国际还将继续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
此外,中芯国际的产能提升也将会对于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中芯国际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提高产能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半导体短缺的情况。
总之,中芯国际的产能提升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崛起,也是对于美国半导体产业霸权的挑战。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苹果公司遭遇高管流失潮,高级销售主管将转战国防部】
4 月 5 日消息,据彭博社 4 月 4 日报道,苹果公司的高级销售主管道格・贝克(Doug Beck)即将离开苹果,加入美国国防部,担任高级职务。这是苹果公司近期失去的又一位重要高管。
美国国防部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对贝克在苹果公司近 15 年的工作表示赞扬。贝克于 2009 年加入苹果公司,一直直接向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汇报。在此期间,贝克负责协助领导苹果的全球业务,并曾管理过苹果在亚洲和美洲的业务。
美国国防部还表示,贝克有“超过 15 年在亚洲各地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包括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在加入苹果之前,贝克曾担任美国海军预备役上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参与过军事行动。
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支持道格的公共服务,并祝他一切顺利。”据报道,贝克是“不到 20 位”直接向库克汇报的高管之一。但是,他的离职无疑是苹果公司的又一大损失,该公司近几个月来已经失去了多位负责工业设计、硬件和软件工程、采购、新兴市场销售、订阅和云服务、在线零售和信息系统等领域的高管。
另一位苹果高管迈克尔・阿博特(Michael Abbott),他曾负责 iCloud 和其他苹果在线服务,如 FaceTime 和 iMessage,也已经宣布将于本月晚些时候离开公司。此前,苹果服务部门副总裁彼得・斯特恩(Peter Stern)也宣布了他的离职计划。
虽然有些高管是自愿离开苹果的,但也有些人即将失去工作。尽管努力避免大规模裁员,但苹果即将从其零售团队中裁减一些职位。尽管裁员人数据称“很少”,但这也表明即使是苹果也受到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据了解,在上一个财政季度,苹果公司拥有 16.4 万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