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坐满了寻找传感器机遇的厂商,最强特区要发威了!

2023-04-06
关注

 近日,小编的朋友圈被南下深圳的朋友刷屏,这些朋友从上海,从北京、从江苏……远道而来。


他们来深圳的目的,是为了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办的、迄今岭南地区最大的传感器盛会——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Shenzhen),今日(3月29日)正式开幕。


这个大会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半导体第三极的决心。许多传感器厂商纷纷来深圳,来粤港澳大湾区寻求发展机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相关媒体披露,3月2日以来,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在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坐满了从长三角南下的芯片厂商,50%以上的传感器制造商都集中于长三角,“长三角管生产,大湾区找市场”已成为今年中国半导体圈子里默认的法则。


“像重视集成电路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深圳将智能传感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日(3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传感器盛会——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Shenzhen)首次举行,该大会受到了中国传感器产业广泛的关注,相信这几天关注传感器行业资讯的朋友们,或多或少会刷到关于该展会的信息。


该展会透露了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决心,尤其是深圳市打造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的雄心。


在大会上,深圳本地相关资深人士表示,“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深圳将智能传感器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圳市区两级联动,仅半年时间就按照“六个一”工作体系,即“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悉数配齐。深圳正在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爆发期前的入场机会。本次展会即为“一展会”。


2021年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增加值规模仅40亿元左右,在深圳的“20+8”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中,智能传感器产业是重要一环,但也是体量最小的集群。


在2022年,深圳市针对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布了一揽子规划、政策。其中,《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翻番”、“新增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配套建设3个以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条兼具量产能力的MEMS中试线”“创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等目标。



智能传感器是深圳弯道超车的机遇


根据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2022年底调研数据,深圳市智能传感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240家、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专精特新39家。其中,年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30多家。


“深圳要发展的不是一般的传感器,而是智能化的传感器,就需要传感器芯片化。”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表示,对比放入手机的芯片,智能传感器在制程要求上更为宽松。外加,深圳原先在信息化产业上的优势,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或有弯道超车长三角的可能性。


再者,智能传感器在深圳有市场,比亚迪、华为、迈瑞医疗等公司,对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量。目前深圳市MEMS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全国最大,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生物医疗、机器人、AR/VR、无人机、卫星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厂商。



例如,在MEMS激光雷达上,深圳有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大疆Livox;在MEMS麦克风上,深圳有瑞声声学、意法半导体(深圳)、韶音科技;以及MEMS陀螺仪、MEMS压力传感器、射频MEMS、生物MEMS等多个细分领域。这意味着深圳有望在这个领域里培育出若干独角兽。


据相关媒体介绍,深圳市计划通过已有的庞大下游需求,拉动整个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并最终将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成千亿集群,成为中国智能传感产业核心。



千亿规模,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2022年,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


为壮大相关产业,深圳以“一个产业集群至少有一只基金配套支持”的理念,成立相关基金,基金群总规模达千亿级。


其中,智能传感器、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共四个重点方向为首批先行产业,基金已在2022年12月落地,规模达165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为50亿。


在区层面上,深圳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提及了南山、龙华和光明这三区。虽然宝安区也有不少智能传感器公司,如镭神智能、韶音科技等,但却没有进入本次“20+8”规划中。


具体来看,深圳对于南山区的定位重点放在了“产学研”;龙华的定位是“3C应用示范”;而光明任务最重,肩负建设上述所提及的MEMS中试线。该中试线建成后将面向市内外有关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和批量代工服务。



对此,深圳市还将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相关规划均落于光明区。而光明区也发布了专项产业政策《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中试线建设为主线,围绕“招企业”“强企业”“搭平台”三个维度支持产业发展。


2022年11月,深圳宣布在光明区投建一条8英寸MEMS中试线,项目总投资额15.33亿元,建成后一条线产能可达3000片。


2023年1月,在全市开工大会上宣布,光明区宣布湾区“20+8”之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为今年工作重点,将在凤凰街道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投资81.9亿元的“工业上楼”园区。




除总体规划外,为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于近日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将相关措施不断落实,展现“深圳速度”。


其中,对于能够解决智能传感器产业“卡脖子”问题,且未获得国家资金的争取自主解决“卡脖子”重点项目,根据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情况,可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问题投资30%的资助,资助总额最高1亿元。


部分重磅政策参看下图:

传感专家


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智能传感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公众号智谷趋势消息,从3月2日起,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长三角和大湾区两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大有在空中“合并”的趋势。


繁忙航线背后,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IC厂商圈南下大湾区”的风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南下”的航班里,大半个机舱坐满了IC圈的人。


广东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需求驱动下,最早占据应用终端的市场。华为、OPPO之于手机、比亚迪之于新能源汽车、美的、格力之于家电,这些消费电子龙头企业都扎堆在广东。近些年,随着江苏等地开始做模组,上海等地开始造IC。


以往广东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会优先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但近些年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自去年开始,不少消费电子企业考虑将原本Plan B中使用的国产化IC器件,彻底替换掉Plan A中的国际品牌。


从Plan B到Plan A的进程中,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格局,大湾区的市场将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国产化新兴力量来填补。因此,国产化IC制造商们近期频频南下,为的就是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其中,传感器作为越来越智能化、集成化的电子元器件,已经成为IC圈国产化进程中必争之地。


图源:国民战略


据统计,约有50%以上的传感器制造商都集中于长三角,它们尤为看重广东市场。


产品线和应用领域看似两个成长方向,但却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同时完成,需要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区产业分工和联动。


多位产业界人士建议,“强强联合,才能一同做大蛋糕。”在分工上,长三角发挥封测制造技术上的优势,深圳集中力量攻克更新、更快、更强的技术;在联动上,长三角用心打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大湾区在应用场景上提供广阔的想象力。


在智能传感器领域,长三角和大湾区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一场开诚布公的深度对话。


为了促成一场深度交流,朱佳骐所在的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决定继成功举办Sensor China(全球三大传感器展会之一)之后,将从今年开始举办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3月29日至31日,Sensor Shenzhen将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首次亮相。


对比以往在上海举办的展会,Sensor Shenzhen将以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及其应用产业链双链互动为特点。“我们这次不仅聚集300多家传感器设计企业,还邀请了20逾条晶圆线制造厂商代表,以及100多家应用端企业。目的就是为了把产业链上下游打通,让技术和产品直接对话。”朱佳骐说。


智能传感器等半导体发展大湾区为何落后于长三角?


长期以来,广东省半导体产业发展滞后,远不如上海市、江苏省等兄弟省市。


据悉是由于错位发展的需要,广东大力发展光电显示产业,而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布局芯片产业,2000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还有华虹半导体这种大晶圆制造厂,重点引入台积电的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形成了国内整条完整的芯片产业供应链,上海的半导体发展有着历史底蕴。


当前,广东虽然有大量的芯片设计企业,但芯片制造产线寥寥无几。以传感器产业为例,此前粤港澳大湾区传感器芯片产线缺乏,只有奥松电子等几条MEMS传感器芯片产线,许多企业流片、生产需要到长三角甚至国外寻找代工公司合作。


“大湾区消耗了中国进口芯片的40%,有1700亿美元的规模,大湾区在集成电路芯片市场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本地IC和半导体产值只有1700亿人民币,只能满足本地市场20%的需求。”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教授高工庄巍表示。


广深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强芯工程”,广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后来居上,逐步成为国家产业发展布局中的第三极。


其中,智能传感器是广东省半导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据2022年4月,广东省工信厅印发《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要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建设。


一、成立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0亿,首期200亿):设立子基金、生态子基金和风险子基金;二、粤芯CanSemi12英寸模拟特色工艺线三期四期投资400亿元;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首期200亿元;四、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首期160亿元,目标300亿元;五、广大融智产业集团,一期100亿元;六、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100亿。


并在广州打造我国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及MEMS晶圆量产线,该项目为增芯12英寸先进MEMS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24上半年通线,2025年年底满产。


据《广州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广州增芯项目总投资或将达到370亿元!打造集研发、量产制造、封测与应用为一体的MEMS制造平台。一期第一阶段达产后产能2万片/月;一期第二阶段达产后产能扩至6万片/月。


根据产能计算,该产线规模远超现有MEMS产线产能,将对我国传感器产业格局有较大影响。相关信息可参看《未来全球最大MEMS晶圆产线开工!》


2022年9月,广东越海集成高端传感器8寸/12寸TSV封装项目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将建设晶圆级封装生产线、3D传感器模块生产线,建成12寸TSV封装产能每月1.3万片,8寸及兼容4/6寸TSV封装产能每月2万片,填补了增城、广州乃至广东在“晶圆级先进封装”领域的空白,可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生物医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将超6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40亿元。


▲越海生产基地规划图


面对在制造上提前布局的广州,深圳也有自己的优势。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在光明区召开的首届中国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上说,“深圳具有市场需求与场景配套的优势,尤其是在出口加工、服务贸易、装备制造业、家电等方面,对产业链有带动作用。而一旦有了物理空间、产业链,资本自然而然也会关注。”


郭源生表示,希望深圳能够解决好“谁主导、谁出资、谁运营”这三大难题,探索出“采用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来支撑园区”的示范样本,形成产业链完备、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上打算探索一条“政府主导、平台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举国体制之路。


广东省为什么集中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


可以看到,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


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会集中精力发展传感器产业?


芯片分为逻辑运算、存储器和传感器三大门类,我国已经在上海、北京、武汉、合肥等地建设了逻辑运算和存储器的主要产业平台,而传感器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应用广泛,亟待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传感器产业羸弱,中高端传感器80%需要进口,传感器芯片进口率达90%已成共识,国产传感器发展空间较大。



也即是说,我国其他地区的逻辑运算、存储器等半导体产业布局已相对完善,所以广东选择从传感器产业切入突破。


广东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拥有广汽、美的、比亚迪、格力、TCL、华为、迈瑞医疗、大疆等等众多巨型制造企业,具有庞大传感器产品需求,在广东大力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正当其时。


早在2021年3月26日,工信部电子司联合广东省工信厅在广州市增城区召开了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对在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形成了诸多共识。


此后,广东省对于传感器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强,尤其是广州市和深圳市这两大经济核心,相继推出鼓励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将传感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广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现状:应用型、商贸型公司多!芯片设计、IDM企业少!传感器芯片制造厂线更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广东省企业中,企业名称或者经营范围内含有“智能传感器”的大中小企业共79212家。


按注册资本划分,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有21238家,100-500万的有31787家,500-1000万的有12536家,1000万以上的有13542家,占比分别为26.85%、40.18%、15.85%以及17.12%。

但是,广东省传感器企业大多数从事传感器应用或贸易工作,传感器设计企业较少,而传感器IDM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这点与我国传感器产业当前境况类似,而传感器生产、制造类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根据《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传感器生产制造类企业仅有约149家,不仅远少于长三角地区,也少于中部地区和京津翼地区。


从省市地区的数据看,广东省传感器应用和贸易企业是各省市中最多的,但传感器制造企业却少于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可见广东省传感器产业在制造生产上短板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


目前,广东省领先的传感器企业有汇顶科技、道通科技、瑞声科技、奥比中光、万讯自控、奥迪威、南华仪器、奥松电子、安培龙、速腾聚创、镭神智能、戴维莱、飞骧科技、飒特红外等,相关企业介绍和产线信息可在传感搜小程序搜索企业名称查看。


据公开信息披露,目前MEMS传感器IDM企业仅有奥松电子一家,汇顶科技、瑞声科技等广东传感器头部企业大都属于Fabless公司。


此外,不少传感器生产制造公司的敏感元器件、MEMS裸Die等核心部件,需要向国外传感器巨头采购,本身仅从事传感器的封装、测试、标定等工作,技术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结语


随着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的首次举行,也发出了深圳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声音。


传感器被称为“数据之母”,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窗口”。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突破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产品的“碎片化”的关键基础。


然而我国传感器基础羸弱,中高端传感器90%需要进口已成业内共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亟需突破传感器这个关键“卡脖子”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前沿,责无旁贷。


部分资料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npSCjdsWz7rRdgmPc5wjMQ

https://mp.weixin.qq.com/s/VOCDvKNHVTACPhjTXBS7qg

传感专家


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或在中国最大的传感社区:传感交流圈中进行交流。

  • MEMS传感器
  • 智能传感器
  • 半导体
  • 机器人传感器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传感器专家网

传感器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立志于建设便捷方便的传感器选型器、行业专业媒体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苹果造芯大获成功,华米OV为何学不来?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