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采访中国最大MEMS传感器企业:手机里的“小巨人”

2022-09-06
关注
摘要 本文为《焦点访谈》对歌尔几位领导者的​采访内容。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手机里的“小巨人”,采访了多位中国手机制造产业链中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就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EMS声学传感器企业歌尔股份,本文为《焦点访谈》对歌尔几位领导者的采访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关注“隐形冠军”。智能手机延伸了信息时空,也创造了全新的社交方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智能手机的每一次推陈出新和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产业环境的改变和头部企业的剧烈洗牌。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智能手机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MEMS声学传感器在手机的应用中就是麦克风,它是手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声学传感器生产企业,歌尔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手机厂商的供应商。从2017年至今,歌尔生产的MEMS声学传感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在全球也保持领先,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占32%,位居全球第一。

MEMS声学传感器诞生于本世纪初。那时,因智能手机兴起,人们对手机的功能要求除了清晰的通话,还要能摄像、同步视频等,传统的麦克风已经不能满足需求。2003年美国楼氏公司率先推出了MEMS声学传感器。

由于技术水平要求高,当时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尝试将MEMS声学传感器产业化。中国的MEMS技术也只停留在科研阶段,歌尔公司敏锐地觉察到它的市场前景,决定进行产品开发。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龙说:“国外的竞争对手,有几家陆续做出了产品,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速度做出中国MEMS声学传感器的决心。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因为这里面当时已经有国外企业布局了专利,所以我们只有邀请到最核心的人才,培养出最核心的人才,克服专利的壁垒,才能冲出重围,走出自己的路。”

歌尔公司原是一家生产传统麦克风的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拿不出很高的薪酬,而且公司在山东潍坊,条件跟一线大城市没法比,靠什么吸引尖端的人才呢?

姜龙说:“说服一位优秀人才加入一个刚启航的事业是不容易的,需要交流,多次做工作,交流双方对技术的理解,对未来的追求。”

宋青林是国内最早研究MEMS技术的专家之一,已经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申请了专利。歌尔以“三顾茅庐”的诚意邀请宋青林加入。

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青林说:“歌尔敢于提出来做MEMS产品,在国内是第一家,敢于尝试,歌尔的创业精神、热情、有理想、有抱负打动了我。”

宋青林加入了歌尔,组建起MEMS研发中心。因为有科研基础,团队很快形成了自主研发设计的方案,但他们发现遇到了一个巨大挑战:找不到制造MEMS芯片的工厂。制造MEMS芯片资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而市场前景又不确定,因此没有企业愿意投入生产。

宋青林说:“我们不得不去境外寻找MEMS芯片制造厂,在境外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制造出了合格的芯片。在境外开发完成量产之后,我们回到了国内,希望把国内MEMS芯片的生产制造给拉动起来。”

此时情况有了变化。当时,正逢国家把新型电子元器件列入了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支持,

位于无锡的华润上华是一家生产集成电路产品的制造厂,由于拿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它投资建设了MEMS芯片生产线,由此也成为歌尔在国内合作的第一家芯片制造企业。两家企业都组建了最精锐的团队,以不服输的劲头共克难关。

宋青林说:“4个小时的车程,我和我的团队在开发的前期几乎每周都要过去,去看测试的结果,修正工艺和参数,有的团队还常驻到那边,两年多的时间一直这样亲密无间合作。”

在团队努力下,两年后,歌尔第一款使用自主研发芯片的MEMS声学传感器实现量产,因为质量过硬,很快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随后,歌尔又研发生产出业界最小的芯片,站在了行业的顶端。

不过,发展的道路上,挑战总是不断,企业要保持生命力,就要不断突破自我、攻坚克难。出现杂音和失真是长期困扰手机用户的一个问题,要解决它就意味着传感器内不能有灰尘。

传感器内不能有灰尘,这就要求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必须是无尘生产。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事,还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全程控制,尤其对封装技术和工艺要求相当苛刻,因此在国际上还没有企业敢于尝试。

没有人敢做的事,对那些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失败的人来说,则恰是宝贵的机遇。歌尔公司决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这次机会,歌尔将自己的生产线升级为智能化,还推动了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生产线的升级改造,整体产业水平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仅用5个月时间,歌尔就开发生产出了客户要求的新产品,多家国际知名品牌手机都在自己的旗舰机上使用了这款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歌尔的合作,国内几家MEMS芯片制造企业都成长起来,整个MEMS产业链条打通,整体制造能力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姜龙说:“产业报国的心态和理念随着企业成长壮大越来越扎根于心,我们做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为了解决一个人、一群人的就业问题,把理想和愿景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隐形冠军企业走过的路,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十年磨一剑的突围与坚守。它们信奉“优秀者死、卓越者生”,在强烈危机意识的驱使下,不断开拓进取。从它们身上,我们能看出中国制造如何才能更健康地成长,直至成为世界一流。

a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传感器专家网

传感器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立志于建设便捷方便的传感器选型器、行业专业媒体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常见磁传感器及原理和应用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