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龙董事长兼总经理邬若军:打造领先的传感器公司

2024-05-16
关注
从热敏电阻开始,安培龙已成长为国家级专业化、特新化的“小巨人”企业。“把安培龙打造成世界领先的传感器公司。安培龙董事长吴若军目标更高。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实现压力传感器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的企业之一,安培龙是集成电路企业之一(IC)目标是形成IC加传感器模块垂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安培龙的发展也是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缩影。吴若军最近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分享了安培龙的增长道路,探索了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新兴产业。 传感器领域的深度培育 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类似于人类的“面部特征”,广泛应用于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医疗保健、汽车电子等领域。 传感器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当时,国内制造商的主流选择是通过购买核心部件进行组装。安培龙另辟蹊径,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基于对陶瓷材料的深入研究,安培龙获得了“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核心技术专利,如“温压一体化传感器”,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此类产品的技术障碍。 吴若军发现,压力传感器的技术路线不仅限于陶瓷电容式,还可扩展MEMS(微电机系统)硅压阻式。“我们毫不犹豫地引入MEMS技术平台,建立基于不同技术的传感器产品开发平台。吴若军说。 目前,安培龙依托成熟的敏感陶瓷技术平台和MEMS技术平台,前瞻性地布局了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技术,逐步形成了IC(集成电路)和传感器模块垂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传感器需要IC来控制、存储、通信和智能处理。IC的独立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供性能优势,使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吴若军说。 2023年,安培龙压力传感器年产销量超过1000万大关,收入3.54亿元,占47.43%,同比增长43.12%。该公司被赛迪顾问评为2023年中国十大传感器企业之一。 抓住国内需求机遇 根据赛迪研究所的数据,压力传感器是中国传感器行业单一市场规模最大的传感器领域,2022年达到58.6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为646.8亿元,增速为9.9%。 国内热敏电阻和传感器行业领先企业不断加强研发,产品技术不断成熟,主要性能相当于进口产品,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竞争力越来越明显。国内传感器在汽车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一直在耐心等待技术成熟和行业机遇的到来。过去,由于外国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几乎没有机会验证产品。吴若军表示,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国内汽车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国内传感器,实现自主可控。 吴若军表示,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已获得上汽集团,BYD、长城汽车等国内原装设备制造商的指定订单具有优异的产品实力,建立了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安培龙不仅在北美开发了一种知名的新能源汽车,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等海外主机厂的客户,原客户也逐渐增加订单量。此外,由于公司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应用领域的声誉,公司在汽车行业的热敏电阻和温度传感器出货量也在增加。 安培龙的氧传感器业务也有望取得突破。据了解,公司氮氧传感器芯片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并获得了东风汽车相关项目的指定。 吴若军认为,目前的氧传感器可能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预计将很快取得进展。“氧传感器业务一旦实施,将成为公司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他说。 截至目前,安培龙已与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等198个新的压力传感器合作。 赋能新兴产业 “传感器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基本要素,没有传感器就无法实现智能化。换句话说,任何缺乏传感器的系统都不能称之为智能,传感器也是新质量生产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若军说。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