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即将进入4月,全国各省市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工作陆续展开,近年来专精特新政策热度不断攀升,甚至在今年3月份两会政府报告中特意提及,并计划五年投100亿奖金补贴——直接给现金。
什么是专精特新?该政策竟然偷师自德国?专精特新政策对传感器产业有什么影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传感器企业有哪些?
小编认为,专精特新是为传感器等高科技而又体量相对较小的产业量身打造的政策。中国,正想打造自己的传感器王国,摆脱卡脖子难题。
累计补贴100亿以上,什么是“专精特新”政策?
2021-2025年期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以上奖补资金,而这还不算各省市出台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励力度,国家和各省市政府对专精特新政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专精特新” 政策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扶持政策。2011年由工信部提出,在《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倡议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年发展,“专精特新”政策逐步升温,经历几次重要的时间节点:
1、2013年,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首次部署;
2、2018年末,工信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在三年内培育出6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3、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设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
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作为重要政策和目标,出现在政府报告中:
“将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2022年准备再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培育政策
目前,工信部围绕专精特新政策,已经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阶梯式分层培育,依次为: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遴选条件,可以查看下图,主要为专注并深耕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的企业:
▲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条件(可点击放大查看)
除了国家财政的补贴外,各省市也已经出台了对本地入选省市、国家“专精特新”的企业补贴——直接补贴,给现金那种:
重点省市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补贴在 50-100 万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补贴在 20-50 万元,市级补贴基本在 20 万元以下。
偷师自德国“隐形冠军”的经验
小编认为,专精特新是为传感器等技术尖端而又体量相对较小的产业量身打造的政策。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政策偷师自德国工业“隐形冠军”的经验。
众所周知,德国是全世界工业、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德国的工业形态又非常独特,区别于许多工业国家,存在着众多“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企业——在传感器领域有SICK、图尔克、巴鲁夫、倍加福、威卡(WIKA)……等众多企业。
“隐形冠军”概念首创者、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2018年的某次演讲中透露:
过去20多年,我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这意味着,德国隐形冠军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
所谓的“隐形冠军”,根据西蒙的定义,需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它是同行业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
②它的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它是一个中型企业
③这些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在西蒙所著《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一书中显示,德国拥有 1307 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拥有 366 家;日本拥有 220 家;中国拥有 68 家。
在德国,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一半!
这些隐形冠军对德国经济有多大作用?
我们来看一组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
德国GDP 3.8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与美国201万亿、中国14.7万亿的GDP差距巨大。而货物和服务出口金额1.7万亿,与中国2.7万亿、美国2.1万亿显著缩小。
显然,德国商品出口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德国出口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了88%,也就是国内商品88%以上都是出口到全球各地,而德国的前三位出口国分别是美国、中国、法国。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机械、数据处理器、电子和化学设备,是德国出口最大的品类,这4个产品门类占到德国出口的近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这么推崇德国制造的原因,并且不少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孜孜不倦地向德国学习其工业经验,因为德国工业真的太强大了!
▲主要国家GDP数据-现价美元(来自世界银行)
▲主要国家货物和服务出口数据-现价美元(来自世界银行)
哈佛教授疑问:为什么德国GDP这么少而出口量却这么大?
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西蒙教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出席一个学术会议的时候,偶遇了哈佛商学院的西多尔·利维特教授,后者就向他抛出了这样一个难题:“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不及美国,但是出口量却如此巨大?”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西蒙教授以此为课题研究了多年,最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德国的中小企业:
“大量数据和事实显示,在德国,市场的主要占有者不全是垄断型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也起到很大作用。”这些在各自所在细分市场默默耕耘的中小企业,承担了国家很大部分的出口量。
而世界500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8月,德国仅有世界500强企业27家,远远少于中美日国家,如果仅仅靠大企业,解释不了德国的出口额为什么如此庞大。
▲世界500强数据
另外,根据《中国电子报》对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刊文统计显示:
在医药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德国中小企业研发的参与度达到 59%;在测量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的研发比重高达 79%。德国中小企业领导者的人均专利拥有量是德国大型企业的 5 倍,而成本却只有大型企业的 20%,且在高端技术领域创新研发突出。
正是数量众多、体量“微小”的隐形冠军企业们,撑起德国经济的脊梁,支撑了德国的发展。德国工业制造的口碑,也一大半来自于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德国中小企业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不亚于大企业和科研院所!
我国为什么要学习德国的“隐形冠军”建设经验?
因为一国经济的根本,从来都不在大企业上,大企业就那么几家,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中小企业承担大部分就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6-2019年,我国中小企业均在 36 万户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保持在 97%以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同时承担着大部分的就业。2016-2019 年,全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保持在 4900 万人以上,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比例的 2/3。
▲我国中小企业统计
我国97%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维系着4900万人,2/3以上企业员工的吃饭问题。
但是,我们一想到中小企业的印象是什么?
低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劳动密集的小破工厂,恐怕是我们长久以来对中小企业的第一印象。
对,这也正是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
如果这些中小企业没有转型,没有发展,谈何中国制造2025?谈何在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发展关键,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中,中小企业也是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适应需求进行创新愿望最强烈的群体。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聚焦于缝隙市场,部分优秀企业通过数十年对已有产业技术的综合和挖潜,在特定产品上做到了极强的专业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产业链上大企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供应商,对于补齐供应链、稳定产业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反观德国,许多中小企业专注做某一领域的“专家”,打造核心技术、核心配件、核心配方,成长为该领域全球少数或唯一能够满足产品需求的供应商,致力于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谨慎姿态在特定领域长期发展,最终成为全球细分市场领导者,成为隐形冠军。
这些经验,正是我国亟需学习的,中小企业需要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也是政策命名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来源。
而且,中小企业也是我国突破许多“卡脖子”技术的关键。EDA软件工具、传感器这些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任一个拧出去都是产值很小的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对产值的直接贡献很小。
但是,这些产业却是整条产业链的基石,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影响深远,推动着整个产业链一环一环向前发展。
因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越多,我们才越不怕被卡脖子!
传感器是诞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最佳土壤
为什么这么说?
传感器产品门类和品种规格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传感器就有6种分类方法,形成25大类,百余种小类,20000+规格的产品。
很多时候,不同传感器种类之间,存在巨大的技术鸿沟,如同隔行隔山一样,这意味着传感器产业很难如互联网产业那样形成寡头垄断。
小,根据《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我国传感器相关企业共计约为24026家,而传感器生产制造企业仅占7.8%,90%以上为员工300人以下、营收2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
多品种、少批量、高要求、广应用是传感器赋予产业的基本特征,因此传感器企业具有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天然禀赋”。
现在中国传感器市场上的龙头企业,基本也就是在某一传感领域走通走透而成长起来的:
譬如韦尔股份,主营业务和发展路线,离不开CMOS图像传感器;格科微也走图像传感器的路上市;高德红外吃透红外传感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红外传感龙头;汉威、四方光电深耕气体传感器……
我们学习的模范——德国,在传感器领域的品牌和隐形冠军更是数不胜数:SICK、柏西铁龙、图尔克、巴鲁夫、德森克、VEGA、E+H、倍加福、威卡(WIKA)、大陆集团、博世……
不同的传感器细分领域,都可以支撑至少一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惯性传感器……
中国传感器产业亟需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有哪些传感器企业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
从2019年至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3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遴选工作,共计超过5000家企业,根据工信部的公示名单,小编统计了其中的一些传感器企业,名单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汉威、麦克、麦乐克、沈阳仪表研究院、中航电测、兰宝传感、烨映微等多家老牌传感器企业都出现在名单里,这些企业都是中国传感器行业的中流砥柱。因名单较多,统计难度较大,统计时间仓促,因此本名单仅做不完全统计,如有相关传感器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底下留言讨论!
结语
参考德国的“隐形冠军”经验,中小企业虽然在资金、人才方面具有劣势,但由于竞争环境激烈、外部激励强,相对已占据竞争优势的大企业来说更有动力和活力投入研发;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时,可以成为关键领域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
传感器产业门类众多,每种门类都有较深的技术壁垒、较广的应用范围,且不容易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因此传感器企业天然具有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潜力。
接下来,专精特新政策仍然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主要和重点扶持对策,是我国打造传感器等高新产业的国策,希望中国传感器领域能有更多企业成为真正的小巨人、隐形冠军!解决传感器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