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品牌尚未认领

CHINA HUANENG 中国华能

联系信息

分享
广告

公司简介


传感专家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立于1985年。中国华能因改革开放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成长壮大,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一面旗帜,持续引领发电行业进步,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

公司注册资本34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中央企业的使命责任,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公司拥有57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能国际、内蒙华电、新能泰山、华能水电、长城证券),职工12.4万人。

进入新时代,中国华能胸怀“两个大局”,站在为党和国家事业筑牢“两个基础”、发挥“六个力量”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华能“三色公司”新的时代内涵,即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奋进在新征程,中国华能牢牢把握“三个总”,始终聚焦“两个途径”、发挥“三个作用”,深刻把握国资央企新使命、能源转型新形势、国企改革新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定实施“三六六”发展战略,着力做到“五个更好统筹”(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更好统筹生产和经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党建和业务一体推进),不断开新局、谱新篇,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2023

可控装机超过2.43亿千瓦,累计新能源装机突破7200万千瓦,供热面积达到10.3亿平方米,煤炭产量超1亿吨/年,政治担当更自觉、能源保供更有力、发展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好、发展动力更足、党建引领力更强,关键生产指标、主要经营指标、绿色发展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高度。

202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中国华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再攀新高”的全年工作“十二字”总要求,重点做到“六个突出”(突出抓好能源安全保供,突出抓好自主创新,突出抓好战新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绿色低碳转型,突出抓好经营提效,突出抓好改革深化)、聚焦“六个深化”(深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中央巡视整改、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深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力答好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两张答卷”。当前,公司上下正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分布

公司坚持电为核心、多能协同、创新引领、金融支持、全球布局的发展战略,围绕做强做优电力核心产业,优化煤炭项目、资源开发建设,拓展金融业务领域、深化产融结合,加快科技产业发展,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


企业文化

三色公司

建设“三色”公司是中国华能的神圣使命,是与中国华能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相吻合而构成的文化形态。 建设“三色”公司理念,是中国华能企业精神的概括和延续,是公司多年来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

建设“三色”公司理念蕴涵三个层面的诉求: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国家、造福社会; 理性追求企业经营价值,努力回报投资者;以人为本,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红色”是中国华能的本色,是立身之本、“三色”之本。

建设“红色”公司,是中国华能的根本态度和精神境界,是中国华能为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的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华能职责的生动写照。

“绿色”,寓意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建设“绿色”公司,表明中国华能崇尚科学、尊重人才、注重科技、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观念和科学态度。

“蓝色”是中国华能标识的基本色,寓意中国华能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

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来壮大华能事业,表现了华能人海纳百川、通达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跻身世界强企的雄心壮志。

企业理念

企业使命

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

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

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

战略愿景

领跑中国电力、争创世界一流。

基本路径

深化质量变革、深化效率变革、深化动力变革。

核心价值观

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

战略定位

电为核心、多能协同、创新引领、金融支持、全球布局。

发展战略

聚焦“三个引领”,做到“六个坚持”,实现“六个新领先”。

发展理念

做强做优、保持领先。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安全理念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

廉洁理念

践行“三色”使命,塑造廉洁人生。

企业精神

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企业作风

善开拓、讲效率、重信誉、勤俭办事。


荣誉资质


传感专家



产业与服务

电力产业

重点发展电力产业

公司电力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持续提高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

2022 年,公司累计完成国内发电量 791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13%。

风电

海上风电方面,公司着力打造基地型规模化、集投资建设运维于一体的“集中连片型”海上风电发展带,汕头勒门、浙江苍南等项目顺利开工。2022年,公司核准、在建和投产海上风电容量居行业前列。

陆上风电方面,上都百万风电基地项目实现首批 120 万千瓦机组并网,突破大兆瓦陆上风电场设计和建设成套关键技术难题,首次在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全部应用 4 兆瓦以上大容量风机。

光伏

集中式光伏方面,雅江公司 3 个保供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公司在西藏地区新能源投产“零”的突破。

分布式光伏方面,公司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集中连片开发整县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积极探索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并针对“小、散、乱”分布式的开发形成定制化、标准化模式。

核电

公司核电板块发展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沿海核电基地建设,在示范、在建、开工、储备的滚动发展梯次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 年,公司 3 个项目荣获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其中“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一等奖,“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氦质谱检漏系统开发”“核电工控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研制”获三等奖。“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控制棒系统维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电力 科技成果“金苹果奖”定向创新奖。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双堆初始满功率运行。

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建设安全有序,3 号机组提前 46 天启动核岛安装,年度二级里程碑节点按期完成。

水电

公司水电板块发展扎实推进,单位千瓦盈利水平对标行业领先,西南三大水风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全部列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硬梁包水电站在引水隧洞、厂区枢纽等关键部位按计划有序施工。


煤炭产业

优化发展煤炭产业

煤炭产能过亿吨/年,稳居国内第八、中央企业第三。公司坚持内部协同战略,全年内部煤矿累计供煤同比增长 21.3%,既有效保障内部电煤需求,又明显降低内部电厂燃料成本,协同效应显著。2022 年 3 月,核桃峪煤矿建成投产,创造 5853 米长距离主斜井掘进的国内煤炭行业建设纪录。

成立内部产业协同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内部供应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内部实际供应量达历史最好水平。

加快建设安全、绿色、智能、效益、幸福“五个矿山”,畅通煤电运销链条。

煤炭产业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完成煤矿层级建设并上线运行。

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 2 处,省级智能化煤矿 4 处。


金融产业

有效发展金融产业

公司优化调整金融产业布局,积极主动服务主营业务和实体经济,制定实施《“十四五”期间产融结合、以融强产工作要点》,健全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发挥效益、功能、服务三个稳定支撑作用。

贵诚信托协助公司发行首批碳中和债。

天成租赁发行全国首单民营新能源电站建设债券。

长城证券助力公司成功发行上海交易所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债券。

投资公司、华能景顺等服务公司新能源规模超 600 万千瓦。

公司成功发行华能首单能源保供特别债,发行价格为能源企业同类同期限债券最低水平。

华能水电发行全国首笔“绿色债券 + 乡村振兴 + 可持续发展挂钩”三贴标永续中期票据。

长城证券发布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 2.0,初步形成新能源科创企业数据库,入选证监会“首批金融科技试点”。

长城证券、云成金服等为公司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近 300 亿元,引入权益资金 130 亿元。


科技产业

全力发展科技产业

公司制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以我为主、内外协同、主业全覆盖的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主业开展科研工作,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对项目前期、基建、生产等电力产业领域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加快形成产业引导反哺科研、科研支撑提升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2022 年,公司科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38%。


交通运输产业

稳妥发展交通运输产业

公司不断加大产业协同力度,煤、电、港、航各板块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作用显著增强。

公司积极推动智慧供应链建设,提升供应链降本增效核心能力,着力加快物流战略落地,推进上游供应链物流环节实现平台化、数据化、智慧化,全场景运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荣膺国家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等2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奖项。